​产品搜索:
文章搜索:
G A I U V S .C O M
      NEW较新公告:
徒步游
美无人机企业逆风翻盘,却被我国列为“不可靠实体”
来源: | 作者:无人机应用网 | 发布时间: 15天前 | 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中美无人机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应急无人机制造商BRINC Drones宣布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创下北美公共安全无人机领域单笔融资纪录。本轮由Index Ventures领投,摩托罗拉系统公司战略入股,资金将用于供应链“去中国化”及技术研发,以应对中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禁令 。

在中美无人机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美国应急无人机制造商BRINC Drones宣布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创下北美公共安全无人机领域单笔融资纪录。本轮由Index Ventures领投,摩托罗拉系统公司战略入股,资金将用于供应链“去中国化”及技术研发,以应对中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禁令 。

中国制裁直击供应链命门

2025年4月,中国将BRINC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出口锂电池、惯性导航系统等关键零部件。BRINC主力机型LEMUR 2依赖中国产350Wh/kg半固态电池(占全球市场份额95%),供应链断裂导致其成本飙升:无刷电机成本涨133%,碳纤维机身涨100% 。创始人Blake Resnick坦言,此前技术路线借鉴大疆供应链模式,导致对华依赖过深 。

7500万美元融资的突围战略

BRINC计划将融资用于三大方向:

本土制造:扩建西雅图工厂,引入自动化产线生产飞控模块与电池管理系统;

供应链替代:与日本电产、LG新能源谈判,构建美日韩供应链网络;

技术升级:开发模块化无人机平台,支持快速更换电池与传感器 。

摩托罗拉系统的加入尤为关键,其将为BRINC无人机集成911呼叫管理、车牌识别等公共安全技术,打通应急响应全链路 。

行业连锁反应与中美博弈

BRINC的困境暴露美国无人机行业软肋:80%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链。美国最大无人机制造商Skydio因电池断供,被迫对乌克兰订单“单电池配给”,并向政府求援 。为应对危机,五角大楼推出10亿美元补贴计划,要求2027年前关键部件本土化率达60%,BRINC的“去中国化”路径或成行业模板 。

技术自主化的挑战

BRINC最新机型Responder采用自研BRINC LiveOps平台,集成AR、热成像与双向通信功能,70秒内完成911响应部署,已获美国500多个公共安全机构订单 。然而,美国本土供应链成本较中国高30%-50%,且锂电池、导航芯片等技术代差明显。行业分析指出,BRINC若想真正摆脱中国依赖,需至少5年技术攻坚与成本优化 。

结语

BRINC的融资标志着美国无人机行业进入“技术自主化”新阶段,但地缘政治博弈下的供应链重构,注定是一场成本与安全的漫长博弈。中国的技术封锁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而美国能否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突破,或将决定未来十年低空经济的竞争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