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珠峰登山季,一批“新面孔”悄然出现在海拔6000米的雪山之上——它们不是登山者,而是由中国大疆FlyCart 30制造的无人机,被称作“会飞的搬运工”。它们的出现,正在彻底改变世界最高峰的物资运输方式,也把“低空物流”的想象延伸到了极限。
带来这项突破的是尼泊尔初创公司 Airlift Technology,其背后是一位拥有“中国制造+中国教育”双重背景的创始人——32岁的拉吉·比克拉姆。
这个曾留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尼泊尔青年,正将他在中国汲取的无人机知识与理想,转化为改变珠穆朗玛峰生态和登山安全的现实力量。
无人机登顶珠峰,运输+环保一肩挑
每年4、5月是珠峰攀登的黄金窗口期,夏尔巴人往往要冒着生命危险,背着氧气瓶、梯子、药品等物资,在昆布冰瀑等危险路段往返数十次。
2023年夏尔巴人雪崩事件与无人机运输的推进
2023年曾发生3名夏尔巴人被雪崩掩埋的惨剧。这也成为比克拉姆推进无人机替代运输的动力之一。
无人机在高原运输中的应用
“以前从大本营到1号营地,夏尔巴人需要7小时,而现在我们用大疆的FlyCart 30无人机,只需7分钟!”比克拉姆骄傲地说。
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利用这批无人机,在高原极端环境下进行运送氧气瓶、清运垃圾等任务。
科技助力环保:喜马拉雅的“绿色革命”
不仅如此,无人机在返航时还带回过去几十年积累在山上的垃圾,帮助清洁喜马拉雅。
这项任务不再是环保组织的“苦活累活”,而是由科技精准完成的“绿色革命”。
跨越国境的梦想:一个尼泊尔青年的中国航天梦
比克拉姆的飞行梦起源于童年。由于尼泊尔没有航空航天专业,他在兄弟建议下于2010年前往中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深造。在中国,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无人机飞行试验,也是在这里,他从一名爱好者转变为一名科技践行者。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比克拉姆用自制无人机参与搜救。这次经历深深震撼了他,也促使他成立了Airlift Technology公司,希望用无人机改变尼泊尔的高山、农业与救援格局。
从“入狱”到“起飞”:挑战与突破并存的创业之路
初期,由于无人机尚属敏感技术,比克拉姆曾因飞行测试被警方误抓进监狱。如今,这位“曾被误会的极客”,已是尼泊尔无人机协会主席,参与政策起草、推动无人机保险等多项行业进程,被誉为“低空改革的领跑者”。
Airlift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Airlift不仅涉足高山运输,还开展农业喷洒、山地搜救、灾后测绘等多种应用,并通过3D地图构建精准地理信息系统,助力尼泊尔山地基础设施发展。
与大疆的“命运邂逅”:让中国技术飞跃喜马拉雅
比克拉姆与大疆的合作源于一场“街头偶遇”——2016年,他在加德满都看到一位穿着DJI标志T恤的中国人,上前攀谈后对方递来名片,回家一查,竟是大疆销售高管。
之后,比克拉姆和Airlift获得了大疆赠送的两架FlyCart 30无人机,并开启了高原物流应用的实地试验。这款无人机最大载重30公斤,在珠峰测试中实际装载20公斤,成功从大本营飞至海拔6000米的1号营地。
如今,Airlift已是尼泊尔唯一实现无人机3D测绘+高海拔运输应用的公司。
清洁珠峰,用科技守护世界之巅
比克拉姆坦言,未来的目标不仅仅是登顶运输,还要逐步攻克更高海拔的物资转运,让无人机替代人力清洁山脉、保障生命安全。
“或许要10年,甚至更久,我们才能彻底清洁完喜马拉雅山。但这是我愿意坚持一生的事业。”他说。
结语
从沈阳课堂到喜马拉雅雪顶,从自制无人机到对接大疆系统,比克拉姆和Airlift正在演绎一场科技与梦想的双重跃迁。未来无人机不再只是城市上空的“快递侠”,它也将在世界之巅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无人机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