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至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至航空”)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面向支线航空货运市场,公司已推出第一代产品 Macro 云熊,定位为 “低空经济领域的五菱宏光”

大型通用无人运输机研发与制造商微至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至航空”)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梁溪科创产业基金和招商局创投共同领投,金沙江联合资本跟投,所筹资金将用于研发总部和总装生产基地的能力加强、试验样机的各项测试,以及团队人员补充,浪潮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
微至航空成立于 2020 年 10 月,专注于研发制造兼具 “可靠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的大型通用无人运输机。创始人兼总经理徐淳曾任某无人机独角兽企业运营副总,拥有 10 余年上市公司运管经验,作为连续创业者,其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均具备 10 至 20 年航空、无人机、汽车、卫星通讯等行业的研发与工程化经验。
徐淳介绍,面向支线航空货运市场,公司已推出第一代产品 Macro 云熊,定位为 “低空经济领域的五菱宏光”。据悉,Macro 云熊是国内首架完成全自主正向设计与研制试飞的大型无人运输机,于 2023 年 4 月首次完成飞行测试,2024 年 8 月完成航电系统升级和机体结构优化,顺利通过地面与空中测试。该机型具备自研飞控和全系统双余度优势,采用符合适航标准、易于维护的燃油动力系统,具体性能参数如下:
最大起飞重量:1.5 吨
机舱容积:5m³(可容纳两个 GJB1918A-2015 标准货盘)
标准货物装载重量:500 千克
满载航程:500 公里
起降能力:短距起降距离控制在 400 米内(适用 100% 的通航机场),可在二级以上公路、草地砂石等非铺装路面应急起降
性能版最大实用升限:7000 米
目前,Macro 云熊已完成自研飞控测试和试验样机生产,正推进规模化整机测试和适航审定工作。

瞄准支线航空货运市场,提供更有“性价比”的选项

在坚持正向研发的基础上,凭借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复材制件工程化能力的基础,成功打通国内成熟的车规级、无人机与传统航空供应链体系,让Macro云熊在竞争对手普遍推出千万级以上的货运无人机产品时,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据悉,Macro云熊成本仅为竞品的1/5,费效比为3.3元/吨公里。

“经济、皮实、耐用”是微至航空对于Macro云熊的期待,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微至航空对于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标准也没有降低。据徐淳介绍,Macro云熊是现在市场上唯一采用全系统双余度的无人运输机产品,具有高可靠性。在实用性上,目前Macro云熊满载起降距离小于400米,起降适应性强,同时也可以在二级以上公路、草地、土地等地进行简易起降。微至航空已经启动适航准备工作,计划2025年提交适航申请,2026年取得TC证。
已收获意向订单,年内有望实现小批量交付
自微至航空成立以来,团队精力主要聚焦于双 500 无人运输机(Macro 云熊)的研发与制造。目前,Macro 云熊已收获大量意向订单,这些订单已预支了未来 2-3 年的工厂产能。
据介绍,Macro 云熊的意向客户以民用为主,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快递物流公司,这类客户对成本较为敏感,在选购机型时看重空间大、耐用且购买成本低的特点,他们希望在支线航空市场寻求一款类似 “五菱宏光” 的飞机,以此作为业务起步的尝试,而这一需求正与微至航空的产品特性相契合。第二类是有二次改装需求的客户,Macro 云熊的空间、载重和灵活部署能力,使其适合改装成应急救援、森林消防、农林植保类的大型无人机。此外,通用无人运输机在后勤保障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军事用途。
随着产品和市场的逐渐成熟,在满足国内客户交付的基础上,微至航空团队也计划择时拓展海外市场。实际上,在前期产品设计时,技术团队已将机舱设计为满足至少美国、欧洲、日本等十个国家与地区的标准化托盘存储要求,使其具备国际通用属性。
在徐淳的规划中,微至航空将采用“量产-在研-预研”的三代产品路线。随着第一代产品双 500 无人运输机的逐渐完善,第二代双 1000 无人运输机、多用途双 500 改型款和第三代新能源大载重无人运输机也已被团队提上研发日程。
2025 年是微至航空量产的关键之年,其无锡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后,将加快批产能力建设,以实现小批量生产交付目标。
来源:向哥谈无人机与低空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