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文章搜索:
G A I U V S .C O M
      NEW较新公告:
徒步游
2026年交付在即!小鹏“陆地航母”如何定义未来出行?
来源: | 作者:eVTOL产业通 | 发布时间: 16天前 | 7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5年8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正式亮相,宣布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这款结合了汽车和飞机功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定价不超过200万元,目前已收获近4000台预订订单。

2025年8月,小鹏汇天“陆地航母”正式亮相,宣布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这款结合了汽车和飞机功能的新型交通工具,定价不超过200万元,目前已收获近4000台预订订单。

“陆地航母”采用分体式设计,陆行体与飞行体两部分可自动分离结合,时间仅需2分钟左右。这一创新解决了传统飞机“移动难”、“储存难”两大痛点。


图片


01 技术突破,出行方式的重构

“陆地航母”的出现,代表了交通技术的重大飞跃。陆行体长5.5米、宽2米、高2米,采用3轴6轮设计,驾驶只需C类驾照。

其搭载的800V碳化硅增程动力平台,CLTC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解决了传统电动车的里程焦虑。

飞行器部分为双座布局,能够自动降落并对接母舰,飞机桨叶等部件可折叠。这种设计不仅节省空间,还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

最令人惊叹的是,飞行器收入舱后可进行充电,30%-80%的充电时间约为18分钟,满油满电状态下可飞行5-6次。这种能源效率是传统航空器难以企及的。

02 使用场景,从梦想到现实

小鹏汇天为“陆地航母”规划了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面向个人用户,主要布局全国飞行汽车体验网络。

他们的规划是:服务全国核心城市周边30分钟车程可达;在经典旅游路线中布局飞行营地。目前已成功签约70多个飞行营地,年底将超过200家。

在公共服务领域,这款飞行汽车将用于紧急医疗救援、短途越障救援、高速事故救援和高楼逃生舱救援。这些应用场景展现了技术创新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价值。

想象一下:亲朋好友一起出游,除了户外露营之外,在风景优美之地还可体验低空飞行,换个全新视角,从空中看美景。这种体验曾经只属于极少数人,如今正走向大众。

03 安全可靠性,突破性的保障

安全性一直是空中出行最大的关注点。“陆地航母”投入了超过200台飞行器进行测试,围绕整机、系统、零部件三大层级开展多种类安全实验。

飞行器设计了关键系统的冗余,包括动力、飞控、供电、通信和操控等,通过多重冗余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在双旋翼失效后,飞行器依然可以安全飞行。

小鹏汇天已经开始进行高温、高寒、高海拔环境测试,验证飞行器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这些严苛的测试确保了飞行汽车在各种环境下的安全性。

飞行器还具备多维智能空中感知避障辅助、降落视野辅助等功能,进一步增强了飞行的安全性。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飞行汽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逐渐成为可靠的交通工具。

04 法律准入,低空经济的曙光

2023年3月,“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的飞行体部分(X3-F)的型号合格证(TC)申请已获得中国民航局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这意味着该型号已经进入适航审定阶段。

接下来,“陆地航母”陆行体部分将按照国家汽车强制性标准进行申报公告认证。这种双重认证机制确保了飞行汽车既符合航空标准,又满足汽车行业规范。

小鹏汇天计划在2026年会对G空域(300米以下)、W空域(120米以下)等非管制空域进行飞行报备。这种空域管理规划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随着低空经济立法加速,预计带动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产业链规模突破千亿级。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整个产业的崛起。

05 挑战与突破,前路依然漫长

尽管前景广阔,但飞行汽车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公众接受度是首要障碍。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让大众接受并信任这种新型交通工具还需要时间。

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同步推进。虽然计划建设200多个飞行营地,但要真正实现便捷的低空出行,还需要更完善的起降网络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成本问题也不容忽视。200万元的价格虽然相比传统飞行器已经大幅降低,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仍然昂贵。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普及度,是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这些挑战不会一夜之间消失,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政策持续完善,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清晰。这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过程。


据官方计划,“陆地航母”将于今年11月珠海航展期间完成公开载人首飞,11月广州车展期间首次公开亮相,2024年底启动预售,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小鹏汇天在广州开发区的飞行汽车智造基地预计2025年三季度竣工,规划年产能1万台

天空不再是要仰望的远方,而是真正可以自由驰骋的疆域。未来的城市交通,将是地面与空中的立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