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天空之战:影石奇袭颠覆体验,大疆厚积欲定标准
来源:
|
作者:阿芙
|
发布时间: 2天前
|
21 次浏览
|
分享到:
影石突然跨界,发布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行业自媒体SBDJI爆出大疆首款全景无人机的谍照,这场被业内人士称为“深圳德比”的较量,正从市场预热期迅速升温为正面交锋。
9月上旬,无人机行业迎来久违的喧嚣。全球全景相机巨头影石突然跨界,发布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影翎Antigravity A1”,以“重新定义飞行方式”的口号向无人机市场发起冲击。
几乎同时,行业自媒体SBDJI爆出大疆首款全景无人机的谍照,显示产品已进入发布前的最后阶段。这场被业内人士称为“深圳德比”的较量,正从市场预热期迅速升温为正面交锋。

(图源:SBDJI.com)
01 奇袭与反击:一场预设好的“遭遇战”
影石的进攻节奏迅猛而精准。7月23日宣布进军无人机领域,8月14日公布产品形态并启动全球公测,一气呵成。其产品主打“沉浸式飞行”体验,通过上下双全景镜头、体感遥控和VR飞行眼镜的组合,试图颠覆传统无人机的操作和拍摄逻辑。

大疆的反击同样迅速且精准。7月31日,大疆发布首款专业级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杀入影石的核心腹地。如今,全景无人机的谍照曝光,更是将这场竞争推向高潮。
从曝光信息看,大疆新品很可能搭载Osmo 360的同款镜头,配备可转动云台,并采用相同的1英寸影像CMOS传感器,在图传方面则延续成熟的O4方案。
02 两种逻辑:无人机的“本质”之争
这场竞争的核心是关于“如何定义全景无人机”的理念之争。
影石给出的答案是“能飞的全景相机”。其产品重量小于249克,突出轻便性与沉浸式体验,通过简化操作门槛(体感遥控)和强化视觉体验(VR眼镜)来吸引内容创作者和普通用户。
大疆则似乎坚持“融合全景影像能力的无人机”思路。从谍照看,新品在飞控、避障、云台、图传等传统无人机关键性能上进行了全面强化,强调在全景拍摄场景下的系统可靠性。
这反映了两家企业不同的技术基因:影石从影像体验向上整合飞行能力,大疆从飞行技术向下融合影像功能。
03 技术底蕴:冰山之上的较量与冰山下的竞争
影石的优势浮在水面之上:全景影像技术、用户体验创新和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其上下双全景镜头设计、360°影像拼接技术和“先飞行后取景”理念,确实为无人机拍摄带来了全新思路。
大疆的优势则深藏在水面之下:飞控系统、避障技术、图传稳定性等需要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形成的系统性工程,构成了大疆的技术护城河。
行业分析师指出:“无人机不是App,炸机不是Bug。几斤重的设备从百米高空坠落就是安全事故,这种可靠性需要长期技术沉淀和海量场景验证。”
04 生态博弈:供应链背后的“深圳优势”
这场竞争的一个有趣背景是:两家世界级巨头都植根于深圳完善的硬件生态圈。它们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电池供应商、芯片方案商和生产代工厂大多集中在深圳及周边地区。
这意味着,无论最终谁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中国无人机产业链都将是赢家。深圳的硬件生态系统已经强大到可以同时支持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的世界级产品快速迭代和量产。
这种地缘优势让两家企业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从概念到产品的转化,也让这场“德比战”更加引人注目。
大疆2024年营收已突破800亿,影石同年营收为55.74亿。两者体量差距明显,但影石凭借13.9%的研发投入占比,选择了精准的差异化切入策略。
未来半年,两款产品将正式上市接受市场检验。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较量已经推动无人机行业进入一个新时代:从追求飞行性能到追求影像体验的转折点。无人机的竞争维度,正在被重新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