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300公里续航极限!国产“青鹞-10”液氢无人机创下国内新纪录
来源:
|
作者:阿芙
|
发布时间: 7天前
|
5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陕西宝鸡的一片试验场上,“青鹞-10”多旋翼无人机完成了一系列标准动作——爬升、巡航、定点盘旋和降落。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试飞持续了整整3.5小时,创下了国内多旋翼无人机液氢动力飞行的新纪录。
在陕西宝鸡的一片试验场上,“青鹞-10”多旋翼无人机完成了一系列标准动作——爬升、巡航、定点盘旋和降落。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试飞持续了整整3.5小时,创下了国内多旋翼无人机液氢动力飞行的新纪录。试飞结束后,监测数据显示液氢燃料剩余超过40%,这意味着其整体飞行航时可达7-8小时,续航里程突破300公里大关。
01 技术突破:液氢动力改写无人机续航规则
这场看似普通的试飞,背后是一场能源动力系统的彻底变革。传统锂电旋翼无人机通常续航时间有限,难以满足长时间作业需求,而“青鹞-10”彻底打破了这一瓶颈。此次试飞由哈工大重庆研究院与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同尘和光提供自主研发的12L液氢储供系统及高效加注方案,为无人机提供从液氢存储到加注环节的完整技术支撑。

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则负责氢动力无人机系统技术研发,双方协同为本次长航时试飞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保障。飞控系统和燃料电池在整个试飞过程中运行稳定,验证了液氢动力系统在高机动多旋翼无人机平台的技术可行性。
02 性能卓越: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表现
“青鹞-10”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由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开发,早在今年初就已完成首飞,并于今年6月在南方电网巡检任务中成功完成实战化应用。
多场景飞行试验表明,这款无人机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可实现-30℃~45℃宽温域持续运行及4000米海拔飞行,其性能参数远超传统锂电旋翼无人机。续航时间达到2.5个小时,是传统锂电旋翼无人机的3倍,既拥有旋翼无人机的悬停优势,又能有效替代相同级别传统锂电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03 商业前景:低空经济的新引擎
本次试飞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商业意义。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试飞验证了液氢动力系统在高机动多旋翼无人机平台的技术可行性,为其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低温储氢技术的突破让氢能无人机不再是概念产品,而是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的工具。未来,双方将继续推进低温储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合作,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氢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规模化与商业化应用。

氢能无人机在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物流运输、测绘勘探等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前景。长续航能力意味着作业效率的大幅提升,而液氢动力的环保特性也符合碳中和的发展方向。
04 行业影响:重新定义无人机动力标准
“青鹞-10”的成功试飞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可能重新定义整个无人机行业的动力标准。传统锂电池能量密度有限,充电时间长,制约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液氢动力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痛点:能量密度高,加注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这些优势使得氢动力无人机在众多应用场景中都能表现出色。特别是在应急救灾、边境巡逻、海洋监测等特殊领域,长航时和强环境适应性往往是刚需,氢动力无人机为此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随着双方继续推进低温储氢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合作,氢能无人机距离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只剩时间问题。
低空经济领域正在迎来一场氢能革命,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的多旋翼无人机即将重塑行业格局。未来,天空中将有更多氢动力无人机安静地巡航,执行着那些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电网巡检到物流运输,从农业植保到应急救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