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 “飞” 1.5 小时!京东吨级无人机撕开低空物流商业化口子
来源:
|
作者:阿芙
|
发布时间: 1天前
|
11 次浏览
|
分享到:
10 月 9日,载着鲜蟹的大型四发无人机从成都淮州机场起飞,1.5 小时后精准降落达州,将川东山地的货运时效从 4 小时压缩至 2 小时内
“刚收到的阳澄湖大闸蟹,蟹爪还在动!”10 月 9日,达州消费者李女士拆开快递箱时的惊叹,印证着一场低空物流的关键突破。载着鲜蟹的大型四发无人机从成都淮州机场起飞,1.5 小时后精准降落达州,将川东山地的货运时效从 4 小时压缩至 2 小时内 —— 这场 “空中速递” 不仅让生鲜更快抵达,更标志着国内吨级无人机支线物流从技术验证迈向实用化阶段。
吨级 “空中卡车” 破解山地物流死结
此次飞行的核心主角,是最大起飞重量 4.35 吨、载重 1.8 吨的大型四发无人机,载重 1.5 吨时航程可超 1500 公里,堪称适配支线物流的 “空中卡车”。其执行的 “江苏 - 成都 - 达州” 跨省空空接力模式,首次实现高附加值生鲜的跨区域无人机联运:大闸蟹先经干线航空抵蓉,再由支线无人机穿透川东山地,全程时效提升 50% 以上。
△此次验证测试飞行应用的大型四发民用无人机
“川东山区陆路绕远、时效不稳,无人机直接‘抄近路’。” 京东物流负责人透露,更具行业颠覆性的是 “提速不提价” 规则 —— 即便采用无人机运输,生鲜、应急物资的配送费用与传统陆运持平。这意味着低空物流不再是 “高端试验”,而是能服务民生的实用方案,偏远地区的急救药品未来也能借助类似航线实现 “小时级送达”。
大闸蟹成低空物流 “场景试金石”
这场飞行实则是京东无人机物流矩阵的集中亮相。今年大闸蟹季,从阳澄湖无人车的全程无人揽收,到固城湖无人机护送 “第一篓蟹”,再到太仓无人机 15 分钟飞跃长江口送蟹入沪,京东用鲜蟹为样本,验证了低空物流在不同场景的适配性。其中太仓跨江航线更创下 “减少陆路行程 130 公里” 的效率奇迹,成为长三角低空物流一体化的示范标杆。
四川早已是京东的 “低空试验田”。此前汉源樱桃季,无人机集群创下业内最大规模鲜果运输纪录;如今新航线将应用场景从农产品拓展至应急医疗,形成 “山地 + 平原 + 水域” 的全地形服务能力,与大湾区的跨海航线、城际航线共同构成国内低空物流的骨干网络雏形。
千亿市场:支线物流成破局关键
京东的突破并非孤例。2025 年以来,大湾区开通珠海至广州城际航线、阳江海陵岛跨海航线,峰飞航空 “凯瑞鸥” 吨级 eVTOL 获适航认证,国内低空物流航线新增量同比增长 4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1200 亿 —1500 亿元,而支线物流因适配 100—1000 公里城际运输,被业内视为规模化落地的 “黄金赛道”。
“末端配送已趋成熟,支线物流才是行业爆发的关键。” 业内专家指出,京东 “干线 - 支线 - 末端” 三级体系,与顺丰、美团等企业形成互补,推动行业从 “点状试点” 向 “网状运营” 升级。但空域管理规范、起降场密度不足等问题仍待解决,峰飞航空人士直言:“低空物流需先靠生鲜、应急等场景建立优势,再逐步降低成本实现普及。”
从樱桃到螃蟹,从山地到江海,无人机正改写物流规则。当 “空中快递” 常态化,未来不止是鲜蟹速达,更多民生物资将搭上低空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