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上午8时54分12秒,在秦岭山麓的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在国家级认证机构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研制的“信鸽”仿生飞行器扇动翅膀,轻盈起飞。
“姿态正常!导航正常!航线上传完成!可以起飞!”
2023年9月22日上午8时54分12秒,在秦岭山麓的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在国家级认证机构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研制的“信鸽”仿生飞行器扇动翅膀,轻盈起飞。
“信鸽”在空中时而振翼疾飞,时而盘旋,时而随风滑翔。11时59分42秒,顺利滑翔降落,3小时5分30秒的续航时间,打破了由该团队研制的“云鸮”仿生飞行器创造的2小时34分38秒的扑翼式无人机单次充电飞行时间吉尼斯世界纪录。
据了解,同2022年11月15日创造扑翼式无人机单次充电飞行时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云鸮”仿生飞行器相比,“信鸽”机身更小,翼展不足“云鸮”的一半,重量约为“云鸮”的四分之一,是仿生飞行器在技术上的一次飞跃。
在本次飞行中,信鸽以全新的涂装亮相。是不是与真鸟更加相似了呢?
“信鸽”无人机(2023年黑色涂装版)
团队2021级博士研究生柳柳说,由于“信鸽”过于逼真,在试飞中,常引来真的鸟类伴飞。
他讲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当日“信鸽”试飞中,天空突然出现一只猛禽,“它几次试图去抓‘信鸽’,非常惊险,我们通过在地面上的迅速操作,避免了无人机被抓走。”当“信鸽”被回收回来时,大家才发现,它的“头部”被猛禽的爪子抓破了“皮”。
西北工业大学仿生飞行器研究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接连突破世界纪录,不断超越仿生飞行器的技术极限,这得益于团队一方面努力开展“从0到1”的基础研究,研究鸟类飞行机理,把机理研究成果应用于仿生飞行器的研制;另一方面,团队不断探索“从1到0”的实践,积极参与10余场次演示演习活动,从实战中找寻和解决真需求、真问题。
仿生扑翼飞行器模仿鸟类等生物扑动翅膀的飞行方式,因其质量轻、体积小、噪音弱等特点,具有仿生性、隐蔽性和便携性,一般为手抛起飞、滑翔降落,起降不受场地限制,可应用于局地复杂环境隐蔽侦察、应急救援信息获取和野外生物科考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