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文章搜索:
G A I U V S .C O M
      NEW较新公告:
徒步游
第一手资料-无人机抗震救灾背后故事多
来源:无人机应用网 | 作者: 魏岳江 | 发布时间: 212天前 | 18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自然灾害磨难,从2008年汶川特大抗震到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从2013年雅安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到2020年春节武汉疫情暴发以来,一次次鲜活伟大斗争实践都有力证明:战灾离不开科技支撑、离不开科学的“硬核力量”,科技是战灾的利器。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中华民族经历过很多自然灾害磨难,从2008年汶川特大抗震到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从2013年雅安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到2020年春节武汉疫情暴发以来,一次次鲜活伟大斗争实践都有力证明:战灾离不开科技支撑、离不开科学的“硬核力量”,科技是战灾的利器。


自然灾害事发突然、猝不及防,第一时间掌握灾区情况是战灾的前提条件,关系到中央决策部署的下达执行、救援力量的排兵布阵、物资保障资源的科学调配。试想,谁能代替人去完成如此重任还没有风险,那就是无人机。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后,原成都军区某陆航部队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传回灾情第一手资料。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受灾面积到底有多大?灾情是否会蔓延?救灾排险的危险性有多大?需要投入多少兵力?当时,这一切都是“未知数”。而此时此刻,空军某航测机组闻令而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赴舟曲上空在密布的乌云缝隙中“抢”回第一手灾情图片,拿回第一手灾区影像资料,为国家救灾指挥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2008年5月14日,四川特大地震的第3天,灾区的通讯、道路中断,汶川、北川等重灾区几乎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里面灾情究竟是什么情况,救援指挥部的每个人都心急如焚。而此时此刻,北京观典航空设备有限公司20多位航拍技术人员赶赴灾区。由于连日的阴雨天气,雾气很重,灾区厚重的云层使卫星根本无法监测到地面的受灾情况,而载人飞机在如此恶劣条件下也无法起降。当时当地,启用无人小飞机航拍是最佳选择、应急之策。5月14日下午3时30分,作为第一家到达灾区的无人机飞行团队,技术人员进行了简单的试飞。5月15日清晨6点,机组成员拿着由原成都军区抗震指挥部特批的最高级别通行证,进入距都江堰30公里的汉旺镇进行了灾后第一次空中拍摄。此次带去灾区进行航拍的是“禁毒者”A2型无人机,这部飞机在设计之初,原本是针对毒品原植物非法种植进行航测的。“禁毒者”可以借助系统自带的一个名为“面阵CCD”的数码相机,对地震灾区的地面状况,包括道路毁坏状况、建筑物坍塌情况等进行侦察,并利用毒品原植物种植地块识别系统对灾区重点区域标定准确坐标,为救援提供最佳路径。2008年6月10 日,机组成员拿着由原成都军区抗震指挥部特批的最高级别通行证,进入距都江堰30公里的汉旺镇进行了灾后第一次空中拍摄。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地震发生后,我国多型无人机迅速驰援救灾现场,通过航空科技助力抢险救灾。多个部门和单位紧急调配过境卫星,对灾区灾情进行实时监测,震区相关卫星遥感数据通过自然资源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推送至甘肃、青海等应急指挥一线。资源卫星中心还获取高分一号B星拍摄的灾后影像,能够看到一些滑坡等情况,识别到人群聚集、大型楼宇坍塌,为抗震救灾应急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西部战区运-20赶往救灾,翼龙-2无人机紧急出动执行灾情侦察、引导地面搜救、应急通信保障等救援任务。



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已经历了多次极端条件下的应急救援实战考验,2021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救援、2022年四川泸定地震救援中,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出色完成救援任务。2023年12月19日中午12点43分,由航空工业集团研制的一架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从四川自贡起飞,赴甘肃地震灾区上空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和灾情侦察。2023年12月20日早间,为进一步抢抓黄金救援时间,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搭载侦察和通信载荷,再次从四川自贡兰田机场飞赴甘肃省积石山县,全力执行灾情侦察和应急通信保障等救灾任务。在20日应急救援中,翼龙-2H侦察到部分房屋损坏、基础设施受损、道路塌方等灾情情况,并将其通过高清画面回传指挥大厅,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及可视化指挥,使指挥中心及时掌握现场灾情情况,全力推进救援救灾及临时安置工作。


目前,无人机根据有关要求在规定区域稳定飞行,可在近80平方公里的范围实现连续6个小时的5G信号覆盖,同时为约2400位用户提供语音、短信和上网服务,有效满足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通信需求,支撑恢复公众通信基本能力,为应急通信抗震救灾提供紧急的信号保障。在20日应急救援中,翼龙-2H承担了“空中基站”的角色,持续恢复任务区的移动、联通、电信公网信号网络畅通,实现约 50 平方公里范围长时间、稳定的连续公网信号覆盖,为受灾群众提供通信保障,打通应急通信救援的“生命通道”。



执行任务的翼龙-2H具备远航程、长航时、大载重、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可在8至10级风中常态化飞行,并完成多谱段灾害现场侦察、公网“三网通”和专网应急组网通信等任务,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此外,还有彩虹-4应急救援型无人机参与抗震救灾中。该机发挥长航时优势,在震区上空持续侦察监视,实时传输图像数据,与地面救援力量实时联动,引导震区地面搜救工作,顺利完成6小时侦察任务,助力相关部门掌握第一手情况资料,为做好后续救灾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彩虹-4无人机具有多样化配型,翼展18米,最大升限7200米,最大续航时间超过30小时,最大飞行时速230千米,最大起飞重量1330千克。该型机可以挂载诸如卫星通信系统、高清光电载荷、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高清CCD相机、高光谱相机、通信中继设备等多个载荷,可以在民用领域执行多样化任务,同时具备拆装方便,可以进行海、陆、空运输等特点,可根据任务需要迅速完成转场部署。



实施照明作业的系留无人机,通过一根缆绳“牵引”悬停在灾区上空,可以与任何地面的物理供电设备连接,为灾区搭建空中照明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