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江汉关广场一场特别的起飞仪式吸引了全球目光——随着天亿通航eVTOL原型机缓缓升空,武汉首条商业化低空快线"天河-江城低空快线"进入申报冲刺阶段。这条被誉为"空中地铁"的航线计划实现15分钟天河机场至江汉关的极速通勤,标志着中国中部首个低空立体交通体系进入实操阶段。
3月18日,江汉关广场一场特别的起飞仪式吸引了全球目光——随着天亿通航eVTOL原型机缓缓升空,武汉首条商业化低空快线"天河-江城低空快线"进入申报冲刺阶段。这条被誉为"空中地铁"的航线计划实现15分钟天河机场至江汉关的极速通勤,标志着中国中部首个低空立体交通体系进入实操阶段。

在发布会现场,一组震撼数据揭开武汉低空经济的蓬勃脉动:当前全市已获批24条专业化航线,日均超百架次的飞行频次织就密集通航网络。血液中心至同济医院的急救航线刷新救援时效,光谷网球中心至大悦城的物流专线则重新定义城市配送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武汉率先构建的"空天地一体化"指挥中枢,通过AI算法实现无人机集群调度,让医疗物资、生鲜快递在5G信号护航下精准投送。
"我们打造的不仅是飞行器跑道,更是低空数字基建。"武汉市都市产业集团负责人透露,占地1.2万平方米的全国首个低空共享无人机示范区已在东湖高新区落成。在这里,美团、顺丰等头部企业的无人配送车与美团第五代无人机协同作业,日均完成超2000单智能配送,事故率降至0.03%以下。
政策红利正在加速产业集聚。2024年出台的《武汉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对落户企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目前全市聚集150家低空经济企业,形成涵盖研发、制造、运营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产业规模逼近40亿元。在江岸区即将崛起的低空经济专业楼宇,3年内将吸引2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行业标杆孵化基地。
展望未来,武汉低空蓝图愈发清晰:2025年建成400套无人机智能机库,覆盖政务商务核心区;2030年实现千台机库市域全覆盖,届时无人机将成为城市毛细血管般的基础设施。当eVTOL载人飞行器划过长江主轴,当物流无人机穿梭于黄鹤楼群峰之间,这座"九省通衢"之城正以科技创新重塑城市竞争力,书写低空经济的新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