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文章搜索:
G A I U V S .C O M
      NEW较新公告:
徒步游
从“择日试飞”到“今日执行” :沃兰特如何打破eVTOL行业潜规则
来源: | 作者:阿芙 | 发布时间: 2天前 | 26 次浏览 | 分享到:
试飞员握紧操纵杆,一架2.6吨的“空中轿车”在四川自贡悄然升空,中国吨级载人eVTOL的有人驾驶时代就此开启。

试飞员握紧操纵杆,一架2.6吨的“空中轿车”在四川自贡悄然升空,中国吨级载人eVTOL的有人驾驶时代就此开启。


“试飞员上机将择日进行”——就在几天前,沃兰特官方还保持着航空界特有的谨慎表述。在行业惯例中,“择日”往往意味着不确定的等待,如同社交场上的“改天再说”般充满变数。


然而沃兰特选择了意外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方式:他们不仅飞了,而且飞成了。10月4日至14日,VE25-100 AC101架机完成首轮有人驾驶试飞,让“择日”变成了具体的历史时刻。


01 打破潜规则


在eVTOL行业,时间表常常充满弹性。沃兰特此次试飞打破了这种行业潜规则。从“择日”到具体日期,背后是数月的高压攻关。


图片


高压状态自9月起达到顶峰。9月1日,沃兰特在自贡完成VE25-100研制批首架机的无保护自由飞行,为后续试飞奠定基础。随后一个月,团队加班加点完成所有无人试飞科目,包括模拟飞控失效、电机故障等高风险试验。


02 吨级eVTOL的突破


本次试飞实现了国内两个“首次”:首次有试飞员在机内操纵一架两吨级以上eVTOL,首次有试飞员在机内操纵一架复合翼eVTOL。


VE25-100翼展16米,最大起飞重量2.6吨,是目前全球已知座舱空间最大、载荷能力最强的eVTOL产品之一。其定位为商用客运飞机,安全等级及适航要求远高于单纯“载人”的机型。


图片


“让试飞员进入座舱,亲手操纵一架吨级以上的eVTOL,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沃兰特CEO董明表示,这标志着航空器从“无人机”模式验证正式迈入“有人机”实战测试阶段。


与多旋翼eVTOL不同,复合翼设计在气动效率和航程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技术难度也呈几何级数增加。沃兰特选择这条技术路径,体现了其对未来城市空中出行市场的高标准定位。


03 供应链的隐秘胜利


沃兰特试飞成功,跟其供应链 “协同进化” 体系密不可分。以适航为核心标尺,反向定义供应商标准,联合华明航电、山东朗进等共创合规部件,从源头植入安全基因。


供应链巧妙融合 “老军工” 与 “新势力”:中航复材、珠海领航输出航空级材料与制造精度,民用科技企业注入轻量化、低功耗创新,实现能力互补。


突破甲乙方关系,与供应商组建联合研发体,试飞数据反哺部件迭代,形成 “研发 - 测试 - 升级” 闭环,供应链已成其技术突破与适航推进的隐形核心动力。


图片


04 真正的挑战在前方


尽管首飞成功值得庆祝,但行业专家普遍认为,eVTOL的适航取证之路仍充满挑战


目前完成的是垂直起降状态试飞,更复杂的飞行模态测试尚未开始。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运营,eVTOL需要完成数千小时的试飞,应对各种极端工况验证。


图片


沃兰特团队表示,在对首次试飞数据全面分析后,将迅速开展后续更复杂的试飞科目。适航取证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需要持续的技术积累和严格的流程遵循。


低空经济的朋友圈被沃兰特试飞成功刷屏,这是近两年来行业少有的盛况。相比融资消息和意向订单,实打实的试飞成功更能触动行业神经。


从“择日”到“今日”,从星期八到具体日期,沃兰特用行动证明:航空业没有捷径,但靠谱的实干精神能够压缩等待的时间。


中国eVTOL行业正在从概念炒作迈向实干阶段,而真正的竞赛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