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文章搜索:
G A I U V S .C O M
      NEW较新公告:
徒步游
香港低空经济加速跑:监管沙盒X启动,大湾区“空中走廊”雏形初现
来源: | 作者:阿芙 | 发布时间: 2天前 | 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香港,低空经济已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部署。10月9日,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国际低空经济高峰会上宣布,首批38个监管沙盒试点项目中已有17个落地,预计到10月底再增加11个项目。

图片


“从深圳蛇口到珠海九洲港,52公里航程,eVTOL仅需不到20分钟。”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透露的这一数据,正在改写大湾区跨境物流的时效纪录。去年2月,其5座载人航空器“盛世龙”完成往返飞行,首次验证了跨城飞行的可行性。


在香港,低空经济已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部署。10月9日,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在国际低空经济高峰会上宣布,首批38个监管沙盒试点项目中已有17个落地,预计到10月底再增加11个项目。


01 沙盒升级:从本地测试到跨境飞行


2024年3月,香港启动首批监管沙盒项目,从72个申请中选出38个试点。这种“监管沙盒”模式允许企业在指定航线内进行测试和试验,平衡创新与安全。


黄伟纶透露,明年初将推出进阶版“监管沙盒X”试点项目,重点聚焦跨境航线与低空载人飞行器等复杂应用场景。这意味着,香港低空经济将从局部试验走向跨区域融合。


图片


“监管沙盒也是一种模式和制度创新,允许在局部范围内实体运行航线,探索形成规范,促进低空生态发展。”谢嘉表示。这种创新监管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测试环境。

02 地理优势:多山多岛催生低空需求



“香港多山、多岛,地面交通拥堵,为大型eVTOL落地提供了需求场景。”谢嘉分析道,加上经济规模和消费水平高,公众愿意尝试更高效的交通方式。


地理环境成为香港发展低空经济的天然优势。峰飞航空的eVTOL最大商载400公斤,可飞行超过200公里,最大航程250公里以上,足以覆盖整个大湾区。


图片


跨境物流成为关键突破口。“大湾区人流和物资密切流动,但被珠江口以江海相隔。eVTOL可以直飞,避免陆路绕行和拥堵。”谢嘉指出。


03 政策突破:立法与基建同步推进



政策端反映出香港对低空经济的迫切需求。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提出 “香港成为低空创新应用亚太区枢纽”的目标


立法方面,港府在今年7月完成首阶段修例,扩大《小型无人机令》规管范围,将25至150公斤无人机纳入其中,并更新《1995年飞航(香港)令》,允许非传统航空器在特定条件下试验。


针对重量超过150公斤的飞行器,施政报告提出将制订专用法例。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内将推出通讯专用频谱,并规划起降场、卫星定位、三维空间数据系统等。


04 跨境协同:大湾区共建“低空大脑”


内地城市也在积极推动跨境航线。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近日发布实施细则,企业开通深港跨境航线可获得每条100万元奖励年度总飞行架次达100架次再奖励50万元。


“两地民航体系存在差异,香港适航体系主要按照欧洲标准,而内地遵循CAAC等体系,有关标准的磨合还需要时间。”一位广州eVTOL主机厂负责人表示。


香港立法会议员陈绍雄建议,规划北部都会区时预留土地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并探讨开放部分空域及公私营协作模式。港府应与广东省成立“低空经济设施专班”,共同开发融合AI的数字化“低空大脑”管理系统。


05 生态构建:从人才培养到应用场景


香港理工大学在推动低空经济上走在前列,去年成立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并在今年9月开设低空经济硕士课程。该中心主任陈文华表示:“我们会针对本地环境特征进行研发,例如针对楼宇密集情况,通过增强GPS技术、设计视觉导航。”


从试点路径来看,先小型无人机后大型eVTOL、先载货后载人是香港的推进策略。首批试点项目涵盖紧急救援、物流配送、维修和安全检查等领域,香港中华电力、医管局、港铁公司等已通过沙盒项目应用无人机。


内地厂商是丰富香港生态的重要力量。顺丰香港在9月启动首条香港无人机航线,美团无人机也在当地筹备首条配送航线。峰飞航空、广汽集团、小鹏汇天等主机厂纷纷亮相。


目前,峰飞大型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已在内地实现多个标志性场景落地,包括全球首次吨级以上eVTOL陆地跨城货运、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等。其全球首架“三证齐全”吨级以上eVTOL V2000CG“凯瑞鸥”已在7月交付。


随着“监管沙盒X”明年启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物流网络将加速形成。香港正将其法治优势、科研实力和国际化环境转化为低空经济赛道上的独特竞争力,书写大湾区“空中走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