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机器人!十五运会火炬传递玩出新高度
来源:
|
作者:阿芙
|
发布时间: 2天前
|
20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空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火炬传递。一架AW139直升机搭载着从1522米深海采集的火种,飞越深圳上空,完成了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空中火炬传递。与此同时,地面上的机器人“夸父”正迈着灵活的步子担任火炬手,无人驾驶车辆也在广州街头穿梭传递圣火。
11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空见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火炬传递。一架AW139直升机搭载着从1522米深海采集的火种,飞越深圳上空,完成了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空中火炬传递。与此同时,地面上的机器人“夸父”正迈着灵活的步子担任火炬手,无人驾驶车辆也在广州街头穿梭传递圣火。这场“海陆空”三维联动的火炬传递,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是一次科技大秀。
本届全运会的火种来源非同寻常——它来自南海1522米深处的海马冷泉区。科研人员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潜水器,在海底采集可燃冰,通过特殊装置将其分解产生甲烷气体,再利用太阳能点燃,实现了“水火交融”的奇观。
这种创新的取火方式,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将清洁能源与体育精神完美结合。可燃冰作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选择,此次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体现了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
在深圳站的传递中,中信海直的AW139直升机承担了空中传递的重任。直升机从莲花山风筝广场起飞,沿着精心设计的40公里航线飞行,途经梅林山、深圳湾、前海等标志性景观,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传统地面传递需要数小时的路程。
这次空中传递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低空经济技术的实战演练。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展示了精准的导航控制、可靠的应急保障能力,以及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融。这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当地面传递开始,科技感依旧十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独立完成了百米火炬传递。这个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迈着稳健的步伐,精准复刻人类奔跑姿态,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与此同时,在广州的老城区,无人驾驶车辆载着圣火穿行在传统街巷中,实现了全运会历史上首次智能车载火炬传递。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本次火炬传递首次采用“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的模式,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同步进行。这不仅是一次体育盛会,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
当天下午,来自四个城市的圣火在广州汇聚,经过融合仪式后合为一体。这个象征团结的环节,寓意着粤港澳三地携手共进、共创未来的美好愿景。
这次创新的火炬传递,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随着直升机、无人机等航空器在大型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成熟,低空经济正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赛事保障到城市服务,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低空飞行器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此次火炬传递的成功实践,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十五运会火炬传递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科技正在重塑体育赛事的举办方式。无人机拍摄、虚拟现实直播、智能安保等新技术正在为体育赛事带来全新的体验。
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科技创新应用于体育领域,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安全的观赛体验,同时也为赛事组织提供更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这场跨越山海、连通天地的火炬传递,不仅点燃了运动激情,更照亮了科技创新的未来之路。当体育遇见科技,无限可能正在变为现实。
